新华社报道足球竞彩网_竞彩足球投注-推球网:2024届毕业生谭康防汛抗洪的先进事迹!

发布者:宣传部发布时间:2024-07-06浏览次数:27

7月4-5日,新华社分别以“他的两场‘毕业典礼’都在大堤上进行”“两次‘毕业典礼’都在堤上!他叫谭康”为题,报道足球竞彩网_竞彩足球投注-推球网:2024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谭康防汛抗洪的先进事迹!新华社客户端阅读量达到120w+。该文同时被光明网、《北京日报》、搜狐网、网易新闻、封面新闻、安青网、《江淮时报》、荆楚网等多家媒体转载。广大网友积极关注、点赞、好评,为“防汛抗洪新闻”增添足球竞彩网_竞彩足球投注-推球网温情和满满正能量。


 

 


  原文如下

(一)

他的两场“毕业典礼”,都在大堤上进行

2024-07-04 21:15:48

(视频由宿松县融媒体中心张勇、虞恒参与摄制)

新华社合肥7月4日电 18岁,高中毕业,在长江大堤上查到了高考分数;22岁,大学毕业,缺席聚餐、旅行,他又一次走上大堤……

在安徽省宿松县的同马大堤,记者见到这样一位防汛志愿者。他叫谭康,半个月前刚从黄山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毕业,原本打算和室友去武汉毕业旅行,听说老家发大水了,毕业典礼2天后,他便回到家乡。

7月2日,谭康在同马大堤宿松段查看长江水位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
宿松是长江进入安徽的“第一站”,蜿蜒于长江北岸的同马大堤,是此轮防汛的关键。6月29日凌晨,当地长江汇口站水位超警戒水位且持续上涨,同马大堤启动Ⅲ级防汛应急响应,近千名干部群众被动员起来,日夜值守。谭康披上一件外套,凌晨5点就和爷爷爬上大堤。

69个帐篷立在同马大堤宿松段60余公里的堤顶,如同一道“人防”长城。12号帐篷,是谭康和10余个同事们的“烽火台”。

?谭康和同事们所在的12号帐篷(7月3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
身材瘦小的谭康,穿着有些肥大的胶靴,与大伙儿并排走在帐篷下的护坡,用铁锹翻开没到小腿的杂草,查看有无管涌、渗漏。像这样的巡逻,每3个小时一次,虽然只有一公里,但看得细,来回一趟得四十分钟。

巡堤的日子艰苦。草丛里虫蛇众多,“我原来最怕蛇了,这几天看多了,反倒习惯了。”谭康一边抹着汗,一边告诉记者。

7月2日,谭康(中)和同事们在同马大堤宿松段巡堤查险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
帐篷里,几条长凳、一个折叠桌、一台电扇,大伙儿用木板拼了个大通铺,最多的时候躺了十个人,“只能侧身睡,也睡不着。”谭康说,有天晚上风雨交加,把帐篷的帘子都掀开了,“从头到脚淋个透”。

巡堤的日子也很热闹。一个帐篷里,大多是与谭康同村的长辈,都是汇口镇龙潭村段尾组的村民。闲暇时候,他和大伙儿聚在一起聊天,有时也会一个人去堤上散步,他说去外地读书后回来也不多,正好多看看家乡。

7月3日,谭康(右三)在帐篷内和同事们交流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
78岁的爷爷谭腊生也跟着一起上堤了,他其实“超龄”了,大伙儿劝不住,这个老党员上了一辈子的汛情一线,也是孙子的巡堤师父。

“4年前,还是我带着康康上来的,为了锻炼他。”老谭回忆,2020年水位比现在还高,江水快和堤顶齐平,他和谭康一起,站在水中打桩。

那一年,谭康18岁,刚刚高考结束,“当时纯粹觉得好奇,想上来看看,没想到那么苦。”谭康说,自己打小在江边玩,却头一次看见这么凶猛的长江,自己的双腿陷在泥里,拔不出来。“我的高考分数就是在大堤上查到的,比预估高了好几十分呢。”他有些得意地说。

?7月3日,谭康(左)和爷爷谭腊生在同马大堤上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
“爸妈都在外地打工,我没和他们提我又上堤了。”谭康说,自己的名字是爷爷取的,寓意健康平安,此时他也希望眼前江堤和江堤背后的亲人们平安。

上堤这几日,谭康的微信步数常超过2万步。他巡堤走路,也顺便想想未来的路:虽然是学计算机的,但他发现世界远比键盘和屏幕大。在谭康看来,上堤也是一种“毕业式”,告别青涩,迎接青春。

江水从他的身后奔去,大堤上留下毕业生谭康的背影。

记者:陈诺、赵金正、周牧、金剑

(来源:新华社客户端)


(二)

两次“毕业典礼”都在堤上!他叫谭康

新华社 2024年07月05日 11:37 北京

记者:陈诺、陈尚营

四年前,高中毕业,他在抗洪的大堤上查阅高考成绩,在防汛中度过了高中“毕业季”。

四年后,家乡又发洪水,他再次登上大堤,参与巡堤查险……

两个同样的“毕业姿势”,两次别样的“毕业典礼”,见证着成长,经历过历练,在大学“毕业季”,在大堤上书写出特殊时刻的青春范儿。


半个月前,22岁的谭康还穿着学士服,在大学里和同学们搞怪拍照。

6月29日,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长江边的同马大堤启动Ⅲ级防汛应急响应,家住宿松县汇口镇龙潭村的谭康和十余位村民主动报名,参与防汛抗洪。

连日来,谭康和大家吃住在同马大堤上的帐篷里,轮流不歇巡堤查险。

巡堤很辛苦。晴天日晒蒸烤,雨天浑身淋透;晚上虫咬蚊叮,大通铺彻夜难眠……在这护堤队伍中,小个子的谭康格外显眼。

7月2日,谭康(中)和队员们在同马大堤宿松段巡堤查险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

这不是谭康的第一次大堤青春回忆。2020年,长江大水。高中毕业的谭康跟随爷爷上堤,在泥水里打桩。那年的高考成绩,他,是在大堤上查到的。

从小长在江边,谭康对洪水并不陌生。“听爷爷说,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,洪水就从这里漫上来过,当时不少叔叔阿姨们日夜巡堤保护了我们家。”

“现在,轮到我了。”


谭康当然不是一个人在奋战。

自6月中下旬入梅以来,安徽省黄山市接连遭遇强降雨,全市各级团组织迅速组建青年突击队超过220支,发动团员青年7500余人次,投身防汛救灾一线。

前不久,共青团中央发出号召,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防汛抗旱工作。

青年们积极响应。有的高中毕业生放弃旅行,奔赴防汛一线;有的大学生辞掉找好的暑期工作,应征防汛志愿者。

这是组织上的号令,同样是年轻人的自觉。

7月3日,谭康(右)和队员在同马大堤宿松段巡堤查险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

校园里,谭康们恣意挥洒青春;汛情当前,他们换上胶靴、穿上雨衣,走上大堤。

在防汛救灾一线,武警官兵、消防救援人员、公安干警、志愿者……很多都是“90后”“00后”年轻人。党旗红、迷彩绿、志愿橙、火焰蓝……缤纷鲜亮的色彩,辉映着一张张青春的脸庞。


“强国有我”,不仅是铮铮誓言,其实就蕴含在一个个年轻的身影中。

7月3日,谭康(右)和队员们在同马大堤宿松段巡堤查险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

在防灾抢险救援一线,每一朵“后浪”,都凝聚起奔腾的力量。

洪水终将退去,咆哮的大江大河会重归安澜。时光总会流走,见证一群又一群“后浪”奋斗成长。

谭康说,巡堤虽然辛苦,但也平常,就像以前读书时放假回来帮家里干农活一样。

“等水退了,就会下堤去找工作。”他说。

我们共同祝愿,他开启新的、精彩的人生。


(题图漫画:潘红宇)


1、新华网:他的两场“毕业典礼”都在大堤上进行http://www.ah.news.cn/20240705/43681ff7c6d944519b033d43ae5369f7/c.html

2、新华社:两次“毕业典礼”都在堤上!他叫谭康 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0KKMrWG8cTGm45aRYXyLVw

3、光明网:他的两场“毕业典礼”,都在大堤上进行 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03698356440938114&wfr=spider&for=pc

4、《北京日报》:两次“毕业典礼”都在堤上!他叫谭康 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03711881755246284&wfr=spider&for=pc

5、《江淮时报》:安徽这名大学毕业生,被新华社点名表扬!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G7ppclamuAYB_ElGVOxS6Q



(来源:新华社“千笔楼”;责任编辑:赵睛;审核:田甜 徐德平)